top of page

小朋友咁多野學,點解仲要去森林玩?          

 

童行森林學院  課程顧問  鄭燕霞

從知識層面看本地森林課程

森林學校概念來自歐洲,可是不論氣候、地理、文化等,本地的設定與她們均大有分別。當中最大的不同,是本地學制對「知識框架」有相當嚴格的限制,一來是針對公開考試,即使不是由考試制度牽頭,家長們總是期盼孩子們能懂更多。

 

那麼,香港孩子們已經忙於學習,為甚麼還要到森林尋找知識?那讓我們先明白一下甚麼是森林知識。一個森林課程可說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集,用個簡單點的說法,它揉合了天文、地理、生物及人類學領域的知識。再簡單一點,就是透過在大自然中上天下地、一草一木、一蟲一鳥等所能衍生的學習過程中所涉及的常識。

 

與課室內學習有所不用,森林課程的知識並沒被課程框架所限制,而且學習領域由小朋友主導,以自身興趣帶動。既沒有固定書本,也不會設定程度。導師作為倡導者,把從森林而來的相關知識引導至小朋友生命中。

森林裡容得下真正的公主與王子嗎?

從技能層面看本地森林課程

近年坊間以公主王子病形容小朋友缺乏自我解難及自理能力。究竟,透過本地森林課程,我們如果讓孩子建立相關技能?

對於技能方面,就比較接近一般大眾對森林學校的理解。從大自然中以有限資源與工具解決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學生須學習如何生火煮食、如何辨別方向風向、如何以天然材料或設計材料建造臨時遮蔽物甚至小房子、如何進行定向、紮作、從高處游繩下降、山藝訓練等。小朋友最感興趣的該是如何透過自然環境進行遊戲;小至由石頭樹枝樹葉拼砌成的玩具,大規模點也可以自製滑輪飛索由一個小山坡滑至平地等。「技能」訓練會是森林課程的重點,透過動手做與親手經歷,學習才得內化,成為真正由孩子擁有的知識。

從態度層面看本地森林課程

態度的轉變是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副產品。先別說「野外烹飪」,今天的孩子即使在一個設備齊全的廚房內也不見得可以自行完成到一頓飯吧! 再要讓他們於有限的資源下進行煮食訓練,可以想像的沮喪、恐懼、害怕、擔憂伴隨着因協作而解難、自我嘗試挑戰而超越等帶來的深刻感受。即使結果是「煲燶飯」或者是「煮生米」,孩子們也可樂上半天,正面態度總能從當中領會過來。尤記得數月前有一個小學全級小四學生來到進行野營訓練,飯後每個小孩都覺得自己弄的是最美味的,即使看來他們並沒有運用我們供應的調味料。

 

「居安思危」、「逆境堅持」將會是筆者撰寫森林課程的一個重點價值取向。這特別針對現今充滿壓力的學習環境,一年中不少學童因未能面對困境而輕生。我們期望參加者能透過一連串的學習活動,把勇於面對挑戰的正面信念內化,離開森林後仍能受用一生。

bottom of page